12月31日,随着最后一块顶板浇筑完成,苏州国际快速物流通道二期工程——独墅湖第二通道工程迎来新的节点:隧道主体结构顺利实现全线贯通,为项目全线通车按下了“加速键”。接下来,工程还将进行机电设备安装、装饰装修等工序。
独墅湖第二通道工程西起东方大道,向东以隧道方式穿越独墅湖后接苏州工业园区创苑路,隧道全长3.33公里。项目是穿越独墅湖屏障的一条东西向城市主干路,衔接吴中区、工业园区两大片区,建成后将分担独墅湖隧道交通压力的重任,并促进工业园区科教创新区、吴中区郭巷及尹山湖片区的经济和文化互动交流,加快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。
优化总体方案保障城市运行
项目两岸均为建成区,隧道下穿东方大道主干路、尹山河、新开河、苏申外港线三级航道(京杭运河泄洪通道)和独墅湖,距东吴寺仅1米、百米高层建筑仅10米,还涉及220kv架空和110kv埋地高压线,接线条件非常苛刻,项目陆地最大埋深达26.7米,基坑跨度达35米。项目全过程深入研究总体方案及施工工艺,三维分析施工期间区域湖泊河网,综合考虑各控制性因素,科学确定行洪宽度,在保障苏申外港线正常通航和行洪安全的同时,保证项目实施阶段对周边环境、交通、居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小。
保护湖泊生态绿色协调发展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独墅湖属省级生态空间管控区,周边环境优美,环保要求高。项目秉承环保、经济的绿色理念,所有土方取之于湖还之于湖,解决了隧道出土和建成回填的土方难题的同时,满足了湖区回填土质高标准的环保要求,做到对独墅湖零污染。
(视频:湖底取土填筑围堰)
隧道智能建造动态调整优化
结合施工全过程BIM技术和监控监测数据,智能反演并指导全过程动态设计,为项目和周边环境的安全提供保障。
(视频:一标施工模拟)
为动态感知与智能控制隧道在建设与运营全寿命期内的状态,实现“互联网+基础设施+安全”,项目应用无线传感网络(WSN)技术,对基础设施结构、运行状态、健康及寿命信息融合集成,通过系统3D实时展示、系统自预警报警及自修复,实现智慧基础设施,进而实现智慧城市。
(视频:二标施工模拟)
科研技术攻关提高隧道标准
隧道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,是城市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。韧性基础设施能够有效应对灾害冲击,并尽快恢复基本功能。项目立项科研攻关课题,采取通过加纤维、减少分段长度、调整钢筋间距、加强原材料和施工过程控制,有效控制主体结构裂缝;首次提出新型水下隧道接头基础形式,有效控制变形缝差异沉降;建立皮肤式防水涂料和外贴薄层柔性防水双道外包防水体系,降低渗漏风险,提高隧道防水能力;针对东方大道接线存在长大纵坡接小半径的不利平纵线形组合,通过微观和动力学模拟,设置安全设施,以保障运营安全。